更多工具:
請選擇
主頁
專題特輯
專題電視
遊戲天地
進階搜尋
最新專題
南音
南音,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樂種之一,長期保存在福建省的東南部泉州地區,並先後傳播至周邊的漳州、廈門和台灣、香港、澳門,同時隨着泉州旅外華僑的足迹,流傳至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越南、緬甸等地......
繼續觀看
武夷山
武夷山風景區位於武夷山的東部,佔地面積60平方千米,是武夷山世界遺產的絕勝之地,在36峰中,奔騰着一條九曲清溪......
繼續觀看
峨眉樂山
峨眉山和樂山大佛於1996年根據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遴選標準,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繼續觀看
京劇
京劇藝術博大精深,浩瀚無涯,被譽為「國劇」,早期稱二黃、皮黃,她是中國戲曲藝術發展的必然結果。她不僅有着深厚的歷史積澱和肥沃的文化土壤,而且有着生動複雜的產生背景和內在藝術的發展邏輯性......
繼續觀看
格薩爾
《格薩爾》是迄今為止人類所擁有的篇幅最長的、內容浩瀚的活態史詩傳統,由中國藏族和蒙古族等民族共同創造。史詩《格薩爾》以韻文和散文的方式講述了格薩爾王降伏妖魔、抑強扶弱、各民族和諧相處的故事......
繼續觀看
中國方言
人類的祖先在勞動和生活中,為了交流信息,於是發明了語言。語言是人類創造的最燦爛、最有價值、最實用的文化,一直在推動着人類社會的發展。當代的資訊化研究,其實就是語言轉換的研究......
繼續觀看
諺語與歇後語
諺語是流傳在廣大人民群眾中間的一種通俗簡練、生動活潑的固定的短句或韻語。「歇後」一名最早見於《舊唐書》。根據記載,唐昭宗光化初年(公元898年)就有一種近似詩的「歇後體」,宋代嚴羽在《滄浪詩話》也證實了「藏頭」、「歇後」都是詩體......
繼續觀看
九寨溝
九寨溝位於四川省西北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內、岷山山脈南段的九寨溝縣漳扎鎮境内,地理坐標東經100˚30΄-104˚27΄,北緯30˚35΄-34˚19΄,南距四川省首府成都450公里,是長江水系嘉陵江上游白水江源頭的一條大支溝,流域面積約700多平方千米......
繼續觀看
粵劇
粵劇是中國傳統戲曲劇種之一,因使用粵方言,故名。據考證,粵劇已經有近三百年的歷史,吸收了各種民間技藝的養分,以唱、做、唸、打的手段,來表現戲劇內容。近百年來,粵劇也受外來文化的影響,在舞台表演的手段方面吸收電影、話劇等......
繼續觀看
漢唐宮闕
古時帝王一家常住或小住的地方通常叫做宮殿,因為宮門外有雙闕,故也稱為:宮闕。......
繼續觀看
天壇
矗立在北京南城的這座偉大的建築物,最初建造於明代成祖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建時的名稱是「天地壇」,也就是說,這裡最初是帝王同時祭祀天地的地方。直到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又在北京城的北郊專門建立了祭祀後土之神的地壇......
繼續觀看
南京雲錦
在古代絲織物中,「錦」是代表最高技術水準的織物。南京雲錦因其絢麗多姿,美如天上雲霞而得名,它集歷代織錦工藝藝術之大成,位列中國古代四大名錦之首......
繼續觀看
中國木結構營造
中國傳統營造技藝是指以木結構營造為核心的技藝體系,即以木材為主要建築材料,以榫卯為主要結合方式,以模數制為設計方法和以傳統手工工具進行加工安裝的建築技術體系。......
繼續觀看
蒙古長調民歌
蒙古族長調被譽為草原音樂「活化石」,於2005年11月25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這是中國與蒙古國首次聯合申報的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
繼續觀看
中國與拉丁美洲文化交流
在浩瀚的太平洋兩岸,一邊是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華古國,另一邊是同樣有悠久和燦爛文明的拉丁美洲。這兩大文明之間的接觸與交流的歷史,構成了人類文化交往歷史上引人入勝的一章。......
繼續觀看
中美文化交流
晚清時期是中美文化交流從無到有,從最初的涓涓細流到後來的蓬勃發展時期。1784年美國「中國皇后號」(The Empress of China)商船來華貿易開啟了中美交往的大門,「中國皇后號」來華雖然是一次商業之旅......
繼續觀看
澳門歷史城區
澳門早在1950年代,已開始在制度上重視對文化遺產的保育工作,例如在1953年成立委員會,確定澳門歷史文物清單,並在此基礎上成立工作小組,研究和提出適當的措施,以保護和重視歷史和藝術文物......
繼續觀看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是流傳於中國新疆各維吾爾族聚居區的各種「木卡姆」的總稱,是集歌、舞、樂於一體的大型綜合藝術形式。......
繼續觀看
中國花文化
中國幅員廣大,所產的花卉也種類繁多,可以堪稱為一個花卉王國。究竟現今中國的國花是哪種?這仍是未知的答案,還有待當局決定。不過,早在清代末年,牡丹花曾成為中國的國花,而在清末民初,梅花也一度成為中國的象徵......
繼續觀看
福建土樓
福建土樓以土、木、石、竹為主要建築材料,利用將未經燒焙及按一定比例的沙質黏土和黏質沙土拌合,用夾牆板夯築而成的兩層以上的房屋,是中原漢民即客家先民沿黃河、長江、汀江等流域歷經多次輾轉遷徙後......
繼續觀看
八仙
中國的八仙是最受人們歡迎的神仙群體之一,八仙傳說可與被指為「中國四大傳說」的孟姜女、白蛇傳、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台,以及魯班傳說、包公傳說、楊家將傳說等相媲美,如今借助現代影視劇作、繪畫和工藝品造型藝術的傳播,八仙故事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繼續觀看
漢唐陵寢
唐代帝陵集中分佈於陝西省關中平原上的富平縣、蒲城縣、三原縣、涇陽縣、禮泉縣、乾縣六縣,東西綿延百餘公里。這些坐落在長安城以北的原上的唐代帝王陵,巍峨壯觀,幾乎與渭水以北的漢九陵成平行一線......
繼續觀看
中國青瓷
所謂「青瓷」,因瓷器的釉色為青色而得名,以瓷質細膩,色澤青翠晶瑩,線條明快流暢,造型端莊淳樸著稱於世,素有「青如玉、明如鏡、聲如磬」之美譽,古人曾以千峰翠色、如冰似玉等詩句來形容和讚美它......
繼續觀看
五台山
五台山位於山西省東北部,忻州市五台縣和繁峙縣之間,西南距省會太原市230公里,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合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由於五台山所在的山西處於黃土高原,地旱樹稀,視野裡整整是一個土黃色的世界,可以稱為金色世界......
繼續觀看
殷墟
殷墟,古稱「北蒙」、「殷邑」,位於河南安陽市的西北郊,地跨洹河兩岸,包括二十多個自然村落,面積達30平方公里。這地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並有甲骨文證實是商代後期的都城......
繼續觀看
©
2001中國文化研究院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
版權聲明
|
使用條款
|
免責聲明
|
關於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