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從發音部位看,北京話有三套塞擦音及擦音聲母〔ts ts
s ─ t t ─ t t
〕,而廣州話只有一套 dz ts s(國際音標為〔ts ts s〕),香港粵語讀得近於舌葉音
〔t t 〕。 |
(2) |
廣州話有一套略帶圓唇性質的舌根聲母 gw、kw。 |
(3) |
廣州話有獨特的圓唇元音
及以它為主要元音的一系列韻母。 |
(4) |
含 a 的韻母與含
的韻母形成長短對立,各有一系列的韻母,但
不能單作韻母。 |
(5) |
有i 、ik
韻母和  、 k
韻母,前者多為文讀,如「醒」(清醒)si
,後者多為白讀,如「醒」(醒過來)s 
。 |
(6) |
有兩個自成音節的輔音韻母
和 ,如「唔」(不)
、「吳」
。 |
(7) |
輔音韻尾發達,保留完整的古韻尾 m、n、
和相應的入聲韻尾 p、t、k。如 -am / -ap、-an / -at、-a
/ -ak。 |
(8) |
聲調較多,共 9 個。陰調(來自古清音聲母)和陽調(來自古濁音)相配整齊,入聲三個:陰入、中入、陽入,長元音配中入,短元音配陰入,如「八」bat
,「筆」b t
。 |
(9) |
連讀變調不明顯,但有豐富的語義變調,如「毛髮」mou
→「發毛(發霉)」mou
。 |